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亚运攻坚⑥ | 我们都是“亚运人”
2021-04-19 09:22:42   浏览次数:1079

2022,将是杭州面向世界的荣耀时刻。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将成为杭州亚运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是“亚运人”。


“亚运人”这一称谓,将赋予我们奋斗、荣耀、情怀,让我们在决战攻坚中更具力量与决心。而我们,或是运动员,或是建设者,又或是普通市民,都在努力拥抱亚运的灿烂星辰,用实际行动书写“我与亚运”的精彩故事。这里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卓越。



“亲切又可爱的第二故乡”

▲丁立人

熟悉“棋圈”的人,都知道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经常“生产”冠军,包括围棋九段国手连笑、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王天一、00后围棋九段高手谢科、围棋女子世界冠军周泓余、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白金石……最近,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冠军天团”又添一员猛将——国际象棋亚洲男子第一人丁立人。


作为90后的丁立人,原籍是浙江温州,曾4次作为主力选手获得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和世界团体锦标赛冠军。丁立人从小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下棋好,学习也好,毕业于北大法律系。平时他还喜欢文学,也很热衷足球、篮球等运动。

不过小丁自己很谦虚:“我只是在下棋方面略微好一些,其余只是爱好。虽然那些爱好你不一定很擅长,但这些能把你从枯燥的训练中捞出来,让你和更多同龄人交流聊天。胜负之外,情怀还是要有的。”

丁立人是以“高层次人才”身份引入杭州的。在入编杭州棋院之前,丁立人一直是浙江省智力运动管理中心的注册棋手。作为继叶荣光、诸宸之后,温州的第三位国象特级大师,丁立人这次“转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出战杭州亚运会。

杭州,被丁立人称为“亲切又可爱的第二故乡”。“10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省队训练,当时在杭州学习生活了一个多学期。后来参加训练、比赛,时不时都会来杭州。哪家餐馆东西好吃,哪个景点好玩,我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即便离第一次来杭州已经二十年,我也没有物是人非的感觉,还是很亲切。”

明年家门口作战,他将会全力以赴实现夺取亚运会金牌的夙愿。目前,等级分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丁立人认为,亚运会上最大的对手主要来自印度、伊朗、越南等国家。“亚洲的棋手棋风都非常坚韧,特别是印度选手,那里的年轻棋手进步非常快,特级大师也非常多。我去印度比赛过,看到天桥底下一个很小的房间都被办成国际象棋俱乐部,学棋、下棋的人很多,群众基础非常好。”丁立人说道。

未来,他将在国内外赛场上为浙江和杭州争取更多荣誉,同时也会逐渐把生活重心转移到杭州。



“再忙再累,始终有一份荣誉感和自豪感”

▲裘云丹

杭州市中心热闹的武林路上,藏着许多有故事的小巷子,安吉路便是其中之一。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坐落于此,这里闹中取静,十分适合设计创作。

裘云丹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平头、金属细框眼镜、温文尔雅,非常符合印象中的建筑设计师气质。

裘云丹和他的团队,负责了包括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改造项目、运河亚运公园新建项目、浙江工商大学体育馆改建提升项目等在内的10个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及设施的设计工作。其中有新建场地也有改建场地,有预赛场地也有决赛场地,涉及的内容和种类繁杂。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体育场馆设计是比较难的。”裘云丹说,体育场馆不是横平竖直的,有些甚至难以用平面来表示。体育场馆设计还涉及流线、组织及赛事运行等,都不简单。不同赛事对场馆需求不同,比如乒乓球场馆要求背景越黑越好,羽毛球场馆的顶部不能是白色等。

“不同场馆的设计工作,是有时间差的。”裘云丹介绍道,亚帆中心设计得最早,运河亚运公园、余杭区体育中心体育馆被排在中间,黄龙体育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手球馆放在最后。各场馆设计人员的调配,整合了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有的力量。

“黄龙体育中心做主体施工设计图的时候,刚刚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云办公、云集结,甚至深夜技术云讨论,裘云丹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与时间赛跑,想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战斗热情和效率空前高涨。

“再忙再累,始终有一份荣誉感和自豪感。”裘云丹表示,对所有能亲身参与亚运场馆建设工作的人来说,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都十分强烈。

杭州亚运会以“绿色、节俭、智能、文明”为办赛理念,作为设计师,他的脑海里始终有一根主线:尽量避免后续场馆使用率低或者重复建设等问题,要高效、综合利用。

以黄龙体育中心为例,裘云丹介绍:“改建后的黄龙体育中心专门设置了空中跑道,从观众平台、二层空中跑道、底层环道这三层,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健身。东广场设置了大草坪,还有超大显示屏。以后的演唱会、比赛,没买到票的市民朋友可以在室外参与。”

这些年,裘云丹和他的团队始终以“匠心”坚守“初心”。和所有的亚运建设者一样,他也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亚运会期间,能有机会到自己设计的场馆里去看一场比赛。



“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江南之约,你来吗?”

▲张欢团队

杭州省府路小学三年级 3班的教室里,42位小朋友齐声吟诵《忆江南》。充满童真的琅琅书声传来,一时间,仿佛时光倒流……童声渐弱,伴奏响起,音乐把人的思绪从江南古韵中缓缓拉回到现实世界。

教室的角落,一位戴着眼镜的知性女子正面带微笑地看着大家。这群孩子正在演绎她的作品——《Meet in Jiangnan》(相约江南)。

《Meet in Jiangnan》,这是杭州亚运会音乐作品征集活动收到的一首参赛作品,词曲作者是来自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张欢。

“我们专业课老师居然玩音乐?还玩得这么溜?”张欢说,她的很多学生都表示过这样的诧异。尽管没有系统地学过作词作曲和声乐,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琢磨着琢磨着,也就摸清了些门道。”

2018年至今,她以“彩翼”为笔名创作了十余首歌曲,其中,《青春散场》《等不到的温柔》等歌曲还入选了某音乐平台官方推荐曲单。在各大音乐平台都有铁杆粉丝的张欢,算得上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

《Meet in Jiangnan》初稿是在一年半之前完成的。“像《亚洲雄风》《Hand In Hand》这些歌曲,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鼓舞了我们这代人甚至好几代人。在得知第19届亚运会要在杭州举办的时候,我就在策划写亚运主题歌曲了。”谈起自己的作品时,张欢眉眼间满是激动。

2020年6月23日晚,“亚运好声音”2022杭州亚运会音乐作品全球征集活动启动,第一阶段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得知消息后,张欢拿出了尘封18个月的曲子。

“既然要投稿,就不是写着玩了,得把队伍壮大。”张欢坦言,当时心里最没底的,是团队的召集。

去年6月的某一天,张欢将《Meet in Jiangnan》的初稿发在朋友圈,她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张欢理想中的团队成员,一定要热爱音乐、热爱体育、关心杭州亚运会……简而言之,就是跟她有共鸣,至于专业部分,有基础就行。

“没想到朋友圈刚发出去没几分钟,就陆续有人来找我,自荐或者给我推荐合适人选的都有。”《Meet in Jiangnan》 团队成员有小学生、原上海爱乐合唱团的成员、自由职业者等,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年长的是73岁。

去年11月11日, 团队成员正式进棚录制,《Meet in Jiangnan》圆满收官。张欢感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都热爱音乐,更重要的是杭州亚运会的号召力,使我们大家走到了一起。”

这首歌的副歌部分“join us(加入我们)”这句歌词,张欢斟酌了很久:“我把杭州亚运会理解成一个召集令,这是一次盛大的约会。”他们想向全世界邀约——“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江南之约,你来吗?”。


作者:杨佩佩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1年第5期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排版编辑:毛婷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