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介绍】
《青年时报》副总编、视觉总监,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艺术学会主席。其作品《高铁基石》专题获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收藏奖、首届中国工业摄影大展金奖,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金奖, 中国新闻奖。《乌镇》系列专题获全国艺术摄影大赛大奖。《钱江潮》专题获路透社年度最佳照片、国际影展大奖。《城市道口》获全国专题纪实摄影大赛十佳。
王晓斌:芯克老师,您好!一直想跟您讨教摄影,系统了解您的摄影理念,今天终于如愿了!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引用北宋潘阆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词句,一时间各媒体纷纷向您这位“守潮人”约稿,形成热“潮”盛况,《中国日报》整版刊登您表现潮水的佳作。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拍潮经历和其中的有趣故事?
↑ 2016年9月18日海宁盐官观潮节
王晓斌:您“守潮”“追潮”“弄潮”20多年,凭的是独家视角和一种执着的坚守精神。我们在欣赏您的作品和相关文章时强烈地感到,在纪实摄影方面您就是一个“孤独的散步者”和思想者。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拍潮表现的是自然潮的话,那么,您跟踪聚焦高铁及其建设者,告诉世界中国速度和建设故事。则是表现另一潮流,即当今世界都在追赶的“速度潮”“效率潮”了。
↑ 2010年8月20日清晨,来自陕西平利的王兴才一夜未睡,正在浇筑沪杭高铁最后一个墩身
浙江是高铁建设大省,我从沪杭(杭州至上海)高铁建设开始拍摄,到在建的杭黄(杭州至黄山)高铁,前后6条历时7年。高铁作为世界领先工业,建设者一直是我镜头中的主角。用影像对他们做一个记忆保存,以此,来表达对高铁建设者的深深敬意!”
↑ 2013年1月1日,杭长(杭州长沙)高铁,工人们正在会稽山脉浇筑经卫星定位后的墩身
↑ 1993年乌镇西栅,喝茶人爆满时茶桌经常摆到屋外
↑ 2014年,Wi-Fi覆盖下的乌镇,人们利用互联网连通世界。在桐乡市区和乌镇镇区,到2015年底免费开放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总数达到5600余个
王晓斌:您的新闻职业使您十分关注生活和深入思考。您的选题很独特、很接地气,您的一系列精彩作品体现着您身上的这种执着和坚守。一个在常人眼里司空见惯的“道口”,经您30年驻目聚焦,居然也演绎出这么多精彩故事!
王芯克:我关注杭城道口30年,用影像记录城市道口的变化,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从电力机车到动车高铁,一个小小道口的变迁,折射出一部中国铁路发展史。当年,杭城的望江门道口平均每7分钟通过一趟列车,上下班高峰时有上万人要经过这里,而铁路却不断地在提速,人车争道,险象环生。我跟踪拍摄直到立交建成通车,拍摄胶卷不下百卷。《道口》专题曾获得全国专题纪实摄影十佳。在一次颁奖会上,人们说起王芯克的名字都还不知道是哪一个,可提起“道口”大家就明白了,“哦,就是他”。“道口”一度成了我的别名。
↑ 1996年杭州望江门,拥堵最严重的时候,多趟火车会被滞留在道口
王芯克:我也同样高兴!改天我们再聊。
本篇图文为杭州图片网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