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朱老师好!您30多年来坚持古法造纸,不为任何外界因素和诱惑所动,对这门手艺心醉沉迷,造出与古版《四库全书》用纸工艺质量一样的“纸中上品”,十分令人敬佩!在您身上体现了或者说承载着一种生长于民间的工匠精神。能给我们说说吗?
朱中华(以下简称朱):我们现在觉得做出好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是因为关于手工造纸技术和经验,没有史料详细记载,竹纸制作技艺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我十五六岁时就开始接触到竹纸制作技艺,是我二伯教的。迄今已经做了三十多年。
古法手工造纸共72道工序。我们逸古斋所有纸张生产都是遵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流程。可以说与蔡伦发明的造纸工艺大致相同,并更加细化。富阳传统手工纸可分为不同等级,方方正正的练习纸叫毛边纸或者叫祭祀纸。区别在于原料的不同,品质上佳的一级元书纸原料采自小满节气前后的5天内,选用当年还包着笋壳的新竹。过了这个节点竹子的枝条上长了嫩叶,就很难造的出好纸了。
王:据我所知,这种古法造纸成本高,产量低,可以说没太大效益,因此,除了寂寞、枯燥、辛苦外,还要承受经济收入并不可观的窘迫,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坚持?
王:我也很喜爱书画,但对富阳竹纸的相关特性还知之甚少。很想听您说说,为什么竹纸的应用不如宣纸?
朱:富阳竹纸也称元书纸,有“千年寿纸”之美誉。与其他品种的纸比较,有很多优点。首先,普通的纸放上几十年后就像粉末一样,如果注意保存条件,会好一点。中央美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经过研究发现,富阳竹纸如果存放的条件适合,比如通风、阴凉、干燥等,完好保存几千年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原因很容易解释清楚,这是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问题。好的纸是通过氧化后得到的,生石灰与嫩毛竹的酸碱中和,合成了石灰里的钙离子,成纸后经过几年的自然氧化产生结晶体。结晶体就是其上面形成一层包浆,这种包浆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其次,目前许多文人墨客都没有尝试过富阳竹纸,而是用自己习惯的纸。但那些纸未经过石灰腌泡,都是没有生命的。我们造出的纸历经三年的氧化,摩擦不破,百褶无痕。它的纤维韧性很强,因为含有钙,吸收了钙就有了摩擦系数。
竹纸的应用不如宣纸是由于清中叶以后,泼墨山水和碑学书法的广泛兴起,安徽宣纸更适合表达这种书风画风,所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用宣纸,比如徐悲鸿、傅抱石等。而富阳纸不是这种风格。还有就是机器出来以后,人们开始追求利润,而手工竹纸产量低、效益低。
王:对这门技艺的传承发展有什么期望?将来有什么计划打算?
朱: 就这门技艺而言,现在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要研究怎么去还原、去传承。因为富阳竹纸技艺在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完善了竹子造纸各种节点的把控方法,同时也达到了作为文化纸用途的高度。人们现在所学的是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目前对于竹纸的宣传力度不够。我们希望实实在在传承这个工艺,找一个适合做纸的地方,希望政府把土地批下来,以便培养年轻一代,使富阳竹纸工艺代代相传。目前坚持从事竹纸制作技艺的工人只有大约二、三十人,其余的人年纪太大,体力不支。村子里面的年轻人背负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没有精力,更不愿意去学习。而对竹子进行初加工的工人都已经达到爷爷辈的年龄了,最大的一位老人已经74岁高龄。因此,竹纸制作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扰。这个现状不禁让人惋惜,却无能为力。目前我带两个孩子共同从事手工纸行业。一个是我的儿子朱起杨,还一个是侄儿朱起航,他们都是有文化的90后年轻人,这一点我十分欣慰!
步骤
↑ 削竹
把砍好的竹断放在马架上(削竹搭的一个架子上,形似马),用弓形削刀将嫩竹上的青皮削下来,俗称削青。削下来的青皮叫做皮青,竹筒称作白坯。
↑ 浆料
↑ 翻滩
↑ 淋料
↑ 舂料
↑ 晒纸
牵下纸晒到煏上,烘干即可纸晒平整,堆放整齐,晒好笃齐。
本篇图文为杭州图片网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