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视觉周刊 > 正文
小女子的非遗《睦剧》坚守

    亮丽的服饰,美艳的妆容,时而婉转深情唱腔,时而活泼滑稽的表演,留给观众强烈艺术美感享受,这就是淳安睦剧,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

    “记得小时候,村里老人们在一起吹拉弹唱,妈妈和其他演员精彩的表演和美妙的唱腔,令我着迷……”现年38岁的吴蔚从小喜欢睦剧,因天生丽质,又刻苦好学,深得原睦剧团几位老师的喜爱,加之喜爱戏曲的年轻人极少,她便成了文广局旗下新近成立的业余睦剧团当家花旦。

    “第一次真正接触睦剧是在2005年,曾经是当年睦剧团当家武旦演员的施桂英老师让我去试演白娘子。”第一次上台演戏唱腔动作都显得生涩,但因为唯美的扮相,还是赢得了观众的很多掌声,加上施老师的鼓励和用心教导,对睦剧的喜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通过她认识了老师的老师——睦剧界享有盛名的老艺人方炳坤老前辈,并有幸受到他的亲自指点,还和他合作出演了经典睦剧小戏《牧牛》。小荷已露尖尖角,吴蔚在受到两位老师肯定的同时,还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她在睦剧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尤其是近两年参加了业余睦剧团以来,在各位睦剧老师的指导下,进步飞速,如今在淳安也已是小有名气。

    在业余睦剧团,吴蔚的主要指导老师便是当年睦剧团当家花旦汪小青,也是当下淳安睦剧传承人,原本已退休在家,也是出于对睦剧的这份不舍情怀,才不计辛苦和报酬,又出来当起了老师。她对睦剧的渊源了解甚为透彻,从睦剧的中兴到睦剧的衰落,可以说她和睦剧共同经历了一路风雨:

    “睦剧”又称“三脚戏”,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演出一般用的是淳安方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事实上,睦剧在早中期,曾经获得过很多的奖项,尤其是80年代中期,招录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睦剧团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所到之处的演出也深受百姓欢迎。后因种种原因,睦剧团被解散,这批优秀的青年演员被外地剧团一抢而空,但睦剧作为淳安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加上剧团的老一辈艺人们一直都未曾放弃过对这种地方艺术的坚持和付出,便自主组织参加一些民间演出,在寄托他(她)们心里对睦剧的那份浓厚情感之外,更想尽一己之力来宣传发扬睦剧文化。后来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只因年轻人里喜欢睦剧的人极少,睦剧的重振困难重重……”

在了解了睦剧的历史和睦剧老师们的艰难坚持后,年轻一代睦剧爱好者吴蔚,眼神里闪耀出一种笃定,似乎已经将对睦剧的兴趣转为对睦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坚持。每次看到睦剧老师自己演出前的认真排练和对自己的用心传授,都让吴蔚深受感动,从学习睦剧唱腔到戏曲的一手一眼一步,她处处用心。空闲时,会让父母一起来看她表演新学的睦剧唱段,并提出修改意见。爱屋及乌,出于对睦剧的喜爱,她对睦剧的化妆和服装都极感兴趣,因为喜欢,很多服装和漂亮的头饰,全部都是自费购买,用她的话说“看着那些美轮美奂的戏妆我就心动,感兴趣的东西,再贵都不心疼,我要尽力将最美的一面留给喜欢睦剧的观众!”

    只要有空,她就和业余剧团的演员们参加各类睦剧演出。而送戏下乡是最苦最累的,经常是天没亮出门,半夜才拖着疲惫回家。农村条件极其简陋,音响、灯光和乐师们同时兼任着苦力,舞台的拆建都得所有演职员们自己来,吴蔚和所有演员一样,演出的道具和搬运都得自己解决。下乡路上遇到障碍也是常有的事,所有演员们还得下车一起搬石块或杂物。演出时,吃的是简易大锅饭。现代戏还好,化妆和服饰要求都相对简单,演古装戏就难了,为了演出尽善尽美,必须用京剧中包头的方式,一包就是大半天,而每次包头,吴蔚都头晕得厉害,每次强忍着难受上台演,一进幕后间歇便是呕吐,整个人虚汗直冒“古装包头的一场戏下来,感觉我半条命都没了,太难受了!”而这也是所有古装戏演员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剧团演员不够,吴蔚和很多人一样,一场戏跑三个以上龙套也是常有的事。周围的人问她累不累,她说:“我喜欢睦剧,只要听到锣鼓声响起,看着台下满满的观众,心里只想着怎样把角色演好,所有苦和累都抛九霄云外了!”每次农村或社区演出,台下总是挤满了睦剧爱好者,睦剧的受众范围依然广泛,而这也是让睦剧老师和所有自发组成的业余演员们深感欣慰的。

近几年国家对文化遗产引起了重视,睦剧有幸也得到了保护,2005年睦剧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渐渐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拍摄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几位睦剧老师方炳坤、施桂英、汪小青、何仁德等对睦剧的态度似乎都不约而同“睦剧发展到今天,他们无法抱怨,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和坚持,即便是在迷茫中等待一生,只要有希望,他们就努力守着这方小舞台,守着睦剧重兴的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他们也是几乎场场演出必到,或者在后台帮助演员化妆,或者站在幕后催场,甚至是临时上场跑龙套。事实上,只要有他们几个老师在场,这些业余演员们上台时,就会更有底气和自信,哪怕什么都不做,他们的出现就是对演员们最大的鼓励!

    问及吴蔚对睦剧的发展有何想法时,她也很茫然,但依然可以从她眼神里看出她对睦剧那份执着:“我喜欢睦剧,只要业余睦剧团存在一天,我就会用心演一天,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比我还年轻的人加入这个团队,一起为睦剧传承努力!”


吴蔚,业余睦剧团当家花旦。从学习睦剧唱腔到戏曲的一手一眼一步,她处处用心。

透过简单的舞台背景,我们看到演员们的一丝不苟的演出状态,他们总是把最简陋朴素的一面的留给自己,而把最光鲜亮丽的一

面留给观众。

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光鲜的舞美,更没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可她们对于睦剧的敬业精神绝不输于专业,生硬冰冷的地面一跪

就近半个小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感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一分钟,吴蔚和演员们在台下得花去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排练。


睦剧界内大名鼎鼎的70余岁老艺人方炳坤老师,不辞劳累亲自跟演员们下乡,给每个演员们现场指导化妆,指导舞台动作。我们

可以看到老人家脸上的欣慰,也能感受出老人家心里的那份担当。

93岁的金影老师,当年为了支持淳安睦剧事业发展,从大都市跟随时任睦剧团团长的丈夫来到偏远的小县城,没事的时候喜欢用

便携式放音机听听丈夫留下的睦剧唱段。


睦剧前辈们既是老师也是助手,更是后勤,为了舞台上演员更加唯美,老师从化妆到头发,甚至到发丝都一一细致打理。


睦剧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演出场地条件极其简陋,但看到身后挤满的观众,乐师们深感安慰和开心,工作起来更是一丝不苟。


听说有送戏来村里了,整个村的留守老人都赶着来看戏。家近的带上凳子,有点路的就只能站着看看了,但无论如何,所有村民

都看得津津有味,文化礼堂内虽无固定的椅凳,也无专人负责,但秩序井然。

眼睛不再明亮,记忆也不再清晰,行动更是不再利索,可对于睦剧的喜爱依然如初。年逾90的老奶奶专注的眼神,像是生怕漏了

戏里的任何一个细节。


农村里的老人们一直都喜欢看大戏。天气寒冷,可只要听到有业余睦剧团来村演出,村里年纪大的人带着小火盆也要赶来,这是

村里留守老人们唯一的热闹场所。


百炼成师。业余剧团没有专门化妆师,吴蔚在老师的数次指导下,慢慢的都学会了自己化戏妆,厚厚的脂粉下遮盖的是一路奔波

之后的憔悴,可即便如此,她们总是能以最饱满的激情投入戏曲情节,带给观众视觉以及情感上的冲击


没有饭桌,储物箱、窗台、石头甚至直接就是地面成了他们的餐桌。送戏下乡的日子,大家都过着一样的艰苦生活,能有快餐的

地方已经算是很好的了,至少不用自己动手烧饭。


窗外是高高的茶山,这次演出又走进了深山,吴蔚用手机与家人报平安。


剧团里每个演员都可能一场戏跑几个龙套,因为赶时间,往往是来不及整理演出服便赶着上台。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业余剧团特地从杭州请来名师给业余演员们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机会难得,大家都认

真刻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眼神。


因睦剧在农村深受欢迎,业余剧团每年送戏下乡200余场次。下乡的日子是辛苦的,条件也极其简陋,可为了那些喜爱睦剧的百

姓,剧团的所有人风雨无阻,坚持了数年。


山村夜晚下起了雨,可临时搭建的演出场地还是挤满了附近小村赶来看戏的老少村民,她们怎么可能错过这难得的演出呢?


散场了,留下了满满的椅子,带走了文化大餐。


本篇图文为杭州图片网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